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
当前位置:首页 > 育儿 > 新生儿

育儿百宝箱新生儿发烧处理全攻略

导读:其原因可能有环境温度过高,如睡热炕,使用热水袋温度过高,或暖箱温度过高,也可由于母亲乳汁不足,喂养过晚,天气炎热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等出现一过性新生儿脱水热。

育儿百宝箱新生儿发烧处理全攻略

刚出生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、体温调节功能差,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,当环境温度改变程度超越机体调节能力时,则会造成新生儿发烧,或体温过低。

新生儿体温很不稳定,早产儿更为突出。新生儿发热指体温在37、4℃以上者。其原因可能有环境温度过高,如睡热炕,使用热水袋温度过高,或暖箱温度过高,也可由于母亲乳汁不足,喂养过晚,天气炎热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等出现一过性新生儿脱水热。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儿感染。如产前感染、羊膜早破、不洁的阴道检查等,此多于产后1~2天即出现发热。产后感染多发生在生后一周左右,常见肺炎,败血症、脐炎、脓疱疹或脓肿。严重感染体温反而不升。

新生儿出现发烧时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,不主张给新生儿用退热药,因为一般常用的退热药对新生儿常有一些毒副作用。新生儿低热不需要退热,如果体温高达38、5℃或39℃以上,可给予物理降温,如“打包散热”、降暖箱箱温等,同时查找发热的原因,如为环境温度过高,则应调整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℃;脱水热时,应喂5%或10%的糖水,必要时可静脉补液。有感染者,可选用适当的抗菌素治疗。

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发热感染?

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感染十分敏感,且多严重,常导致发热、肺炎或败血症。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所决定的。

新生儿防御功能不足,屏障功能不完善,生后初期脐部尚未愈合,皮肤粘膜娇嫩,易破坏损伤,成为细菌入侵门户,且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,血清免疫球蛋白a、m不能通过胎盘,胎儿期自身合成的igm很少,而iga需在生后才开始合成。因此igm低较容易发生革兰氏阳性杆菌感染。又因出生时分泌型iga缺乏,新生儿呼吸道、消化道局部免疫力低下,易发生呼吸道、消化道感染,并可发展为败血症。

补体不能通过胎盘,胎儿能合成一定量的补体,但新生儿的补体(c3、c4、c5)及备解素均低于成人。新生儿多核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差,对细菌的杀菌作用亦低于成人。加之新生儿全身性细菌感染的侵入途径较多,且感染的病因较复杂,可以在宫内、产时、产后感染。如羊膜早破、产程过长,或助产消毒不严、生后护理不周、环境不良、卫生知识缺乏,皆可造成感染,细菌经皮肤、粘膜、脐部、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而引起疾病。

什么是新生儿脱水热?

新生儿脱水热是因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发热。其病因主要由于进入水分不足,环境温度过高引起。新生儿出生后,经呼吸、皮肤蒸发、排出大小便等失去相当量水分,而生后3~4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,体内水分不足。加之保暖过度,使小儿体温升高,呼吸增快,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增多,如补充液量不足,也可出现脱水。

有时因保暖箱放在阳光照射的窗旁,箱内温度升高,在内的新生儿体温也随之升高。在以上情况下,蒸发损失的水分比钠盐的损失多,血清钠增高,血清蛋白也可以增高。

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的2~4天,热度一般在38℃~40℃

小儿表现为烦燥不安,啼哭不止,但无其它感染中毒症状。脱水症状不一定明显,但可因脱水而体重下降,尿量减少。发热的高低和体重的减轻也不一定成比例。

新生儿脱水热的治疗主要是补充液体,喂温开水或5%~10%葡萄糖液,每2小时一次,每次10~30ml。口服液体困难时,可静脉补液,以5%葡萄糖液加入总量1/5的生理盐水。补充液体后,热度随即下降。

为预防本症的发生,在初生几天内,如母乳不足应补充液体,同时避免过度保暖及注意环境温度。

新生儿败血症一定发热吗?

新生儿败血症缺乏特异症状,发热亦不是其主要症状之一,体壮的新生儿常有发热,但体弱的新生儿或早产儿则常体温不升。其临床表现亦轻重不一、早期可出现精神萎靡、食欲欠佳、哭声减弱、体温不稳定等。随后发展较快,迅速进入嗜睡、不吃、不哭、不动、面色欠佳;亦可出现呕吐、腹鸣、腹胀、黄疸、轻度肝脾肿大、贫血等。甚至可有出血倾向(瘀点、瘀斑、dic症状)、休克征象(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、脉细速、尿少、尿闭、血压<4~6kpa)、中毒性肠麻痹,可合并化脓性脑膜炎、骨髓炎、化脓性关节炎、深部脓肿、尿路感染、惊厥发作、昏迷等。

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可增高,减低或正常。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,有核左移和中毒颗粒,血培养可有细菌生长,血小板可减少。本病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措施。包括及时而正确地应用抗菌素,加强支持疗法,有效地纠正病理生理状态,及时防治并发症。

新生儿肺炎一定发热吗?

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急,大多有发热,体温常在38℃~39℃,甚至40℃以上,但新生儿肺炎经常是发热不高甚至无发热或体温不升,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新生儿肺炎的特点,如可无咳嗽、喘憋及肺部罗音。其主要症状为:口唇周围、四肢末端及甲床发绀,皮肤苍白或灰白,一般情况较差,少哭或不哭,精神萎靡,呼吸增快、有时不规则,口吐白沫,鼻孔张大,鼻扇、可见三凹征,呛奶、拒奶等。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,如羊水吸入史,有无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史,及以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等。如为吸入性肺炎则肺部x线表现为右下肺叶实变多见,也可见肺不张、肺气肿。感染性肺炎可见肺纹理增多,并有小点状浸润阴影,根据以上即可确诊。千万不要因为患儿无发热,以为无病,影响患儿肺炎的诊治。

新生儿发热应该怎样降温?

新生儿刚刚出生之时,体温调节功能差,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没有成熟,如果外界环境温度太高或者衣被过暖,就容易出现发热。如果在宫内或出生后受到细菌、病毒、霉菌等感染,由于致热原的存在,也可导致发热。对新生儿发热的处理,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衣被轻轻松解,使皮肤适当暴露,缓缓通风散热,这样可以使体温很快下降。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,通风散热不可太过,以免体温降后不升,或者着凉后发生皮肤硬肿。还可以应用小型冷水袋放置于枕下片刻,也可达到降温效果。在进行降温处理时,一定不要忽视补液降温,要给孩子多饮水,或适量输入葡萄糖注射液。

新生儿发热不主张用退热剂降温。对病理性发热一定要找出发热原因,针对病因进行治疗。小儿麻疹发热怎样处理?
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麻疹病毒经过飞沫直接传播,侵袭呼吸道粘膜及其附近淋巴组织,再进入血液,发生病毒血症。因此,在麻疹的发疹前期即出现发热等症状。小儿麻疹发热的热型不定。轻症仅为中等度发热,重症患儿体温可超过40℃。多数患儿体温逐渐升高,但也有骤然高热起病者。

小儿麻疹多以发热为最初症状,同时伴有咳嗽、流涕、眼结膜充血及麻疹粘膜斑等。大约于发热3~4天出疹,出疹时伴发热增高,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开始逐渐下降,直至正常。

麻疹的发热,一般不需要急于退热。应该给予足够水分,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饮食。同时,最好采用适当的中药治疗。中药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透疹为原则。常用药有桑叶、银花、连翘、蝉蜕、浮萍、葛根、升麻、紫草牛蒡子等。亦可用西河柳、浮萍、芫荽等中药煮沸,用毛巾浸药液温敷患儿额面、四肢等部位,既可退热又可透疹。且在煮沸药液过程中,使水蒸气在室内布散,以保持室内的湿度。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可酌用小量退热剂,避免急骤退热而致虚脱。西药退热剂可选用阿司匹林、扑热息痛等,亦可用安乃近滴鼻。使用药物降温应使体温维持在38℃左右,不可降至过低。对麻疹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,以免刺激皮肤,影响皮疹透发。

小儿麻疹发热时,家长还应该注意做好皮肤护理,出汗要及时擦干,衣被不要过厚过暖。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,多饮水。

小儿风疹一定会发热吗?

风疹多见于年幼的小儿,传染性很强,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往往可成批患病。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,经呼吸道传染,临床以低热、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。

风疹的前驱期很短,多数患儿症状较轻,多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,可伴有咽痛、咳嗽、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在出疹期患儿可仍有发热,一般在出疹后2~3天体温可下降至正常。如果体温持久不退或退而又升,应考虑是否出现并发症,或考虑继发感染。

风疹的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轻微,高热者很少见,体温正常者也较多。多数患儿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,发热持续时间也比较短。因此,风疹的并发症也很少,预后良好。

因为小儿风疹的发热较轻,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,嘱其多饮水,或用中药双花、板蓝根、大青叶、芦根、薄荷野菊花等煎水频服,清热效果亦较好。

幼儿急疹的发热有什么特点?

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,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,尤其以一周岁以内婴儿患病多。本病的临床特点是以突然高热起病,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上升到40℃或更高,持续高热3~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,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皮肤迅速出现淡红色斑丘疹,皮疹大多为分散性,全身各处均可见到,但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。皮疹发出后1~2天便迅速消退,不留色素沉着,亦不脱屑。

幼儿急疹时发热虽然较高,但患儿精神状态好,全身症状轻,仅有轻度咽红,有时伴轻微咳嗽,无其它明显体征。但在突然高热时可能会发生惊厥,应该予以注意。在高热时可适当应用退热剂,并且要多饮水。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,无并发症者不必用抗菌素。

点赞(0)
分享到:
收藏(0)

猜您喜欢

扫一扫手机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