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 > 健康养生

溃疡病药物治疗历程

导读:屏障概念浮出水面随着对溃疡病研究的深入,产生了第二个理念黏膜屏障如果能保持完整的健康状态,也就不会形成溃疡。

溃疡病药物治疗历程

抑酸剂推陈出新1976年black在英国开发出第一代h2-ra药物西咪替丁(泰国美、甲氰咪呱),用于治疗溃疡病取得了显著疗效。此后,第二代药物雷尼替丁(1980)问世,它疗效高,副作用小,优于西咪替丁。第三代药物法莫替丁(1985)问世,它抑酸作用更强,因而用药量更小,副作用更少,安全性更高。以后又开发出新的h2-ra药物扎尼替丁、罗沙替丁等。

上世纪80年代中期,质子泵抑剂(ppi)的问世并用于临床,是溃疡病治疗又一重大突破。此类药物抑酸作用更强更持久,不良反应少,疗效更高。据报道,用ppi治疗4周,胃溃疡愈合率达75%~85%,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达85%~95%。第一个投放市场的ppi是奥美拉唑(、奥克),1988年上市,迄今仍是此类药物中用得最多的药。

屏障概念浮出面随着对溃疡病研究的深入,产生了第二个理念黏膜屏障如果能保持完整的健康状态,也就不会形成溃疡。黏膜屏障的概念最初于1933年提出,1977年silen等进一步指出黏膜屏障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,而且是一个功能性概念,具有动态变化性。shay-sun于1961年提出“平衡学说”,认为胃肠黏膜的攻击因子如胃酸、酒精、药物等,与胃肠黏膜的诸多防御因子之间,如能处于平衡状态,黏膜就能保持完整健康。如失去平衡,攻击因子增强或防御因子削弱,或两者兼而有之,则黏膜受损害,可形成溃疡。随后开发出一批增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与防御能力的黏膜保护剂,如胃膜素、麦滋林-s、枸橼酸铋钾(德诺,得乐)、前列腺素制剂等,目前常用的还是兼有点抗酸作用的硫糖铝和铝碳酸镁(达喜)。

点赞(0)
分享到:
收藏(0)

猜您喜欢

扫一扫手机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