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 > 儿科

共同性斜视的病理解剖学研究进展

导读:且在不同年龄组,斜视弱侧眼外肌的改变,有随病程延长、年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,但作者提出不明确这些改变在斜视发病机制中有何意义。

共同性斜视的病理解剖学研究进展

3共同性斜视眼外肌止端位置的变化

临床上通常沿用的眼外肌止端的正常值为fuchs(1884年)从31例尸体眼测得的数据,即内直肌止端位于角膜缘后5.5mm,下直肌止端距角膜缘后6.5mm,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后6.9mm,上直肌止端距角膜缘后7.7mm。de-gottrau等〖9〗测量25例正常成年人新鲜尸体眼球直肌止端到角膜缘的距离,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为6.2±。0.6mm,下直肌为7.0±。0.6mm,外直肌为7.7±。0.7mm,上直肌为8.5±。0.7mm,存在个体差异。认为眼外肌止端位置的改变可能为发生斜视的解剖学上的相关因素。申长礼等〖10〗研究发现共同性斜视患者直肌止端位置发生变化,认为眼外肌止端位置对斜视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。测量共同性斜视患者114例,230条内、外直肌止端位置。内、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分别为5.34mm和6.48mm,比fuchs数据要小,且内斜视内直肌止端(5.21mm)比外斜视内直肌止端(5.5mm)更接近于角膜缘(p<。0.05)。外斜视外直肌止端(6.5mm)比内斜视外直肌止端(6.80mm)更接近角膜缘,而且内斜度数愈大,内直肌止端愈靠近角膜缘(5.02mm),外斜度数愈大,内直肌止端愈远离角膜缘(5.8mm)。郑绍斌等〖11〗研究证实,共同性斜视眼外肌止端位置发生改变,也认为眼外肌止端的位置与斜视的发生有关。对97例大角度共同性斜视进行内外直肌止端位置的测量,内直肌和外直肌止端至角膜缘的平均距离为4.40mm和6.59mm。内斜患者内直肌止端较靠近角膜缘(4.12mm),而外斜视内直肌止端距离角膜缘较远(5.23mm),外斜视者外直肌止端较靠近角膜缘(6.36mm),而内斜视外直肌止端(6.63mm)较远离角膜缘。

因此,许多学者认为眼外肌止端位置的改变可能参与共同性斜视的发生,内斜视者内直肌止端较靠近角膜缘而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较远,内转力较强易产生内斜视,而外斜者相反。由于眼外肌止端不同,同样的手术矫正量效果会有较大差异。所以burtoh提出,眼外肌后徒应从角膜缘附着点开始测量,以避免因直肌止端位置不同而带来误差〖12〗。

点赞(0)
分享到:
收藏(0)

猜您喜欢

扫一扫手机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