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 > 健康养生

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理

导读:75%)时,心肌氧耗量增加到一定程度,而冠状动脉血供不能满足心肌代谢增加的需要时,则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心绞痛症状。

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理

冠状动脉样硬化主要影响心肌的血供,当冠状动脉主支管腔国度狭窄(狭窄<。50%)时,心肌血供可无影响。当管腔重度狭窄(狭窄直径>。75%)时,心肌氧耗量增加到一定程度,而冠状动脉血供不能满足心肌代谢增加的需要时,则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心绞痛症状。

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基础上伴有心肌氧耗量增加,是引起劳力性心绞痛最为常见的原因,但约有20%-30%患者心肌缺血发作之前,并不存在任何引起心肌氧耗增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,反映冠状动脉固定狭窄基础上存在动力性狭窄的因素。

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。目前认为,短暂性心肌细胞缺血缺氧、局部酸中毒或血钾浓度增高,可激发腺苷、缓激肽、组织胺或5-羟色胺类物质的释放,刺激心脏内无鞘交感神经终板,冲动经心脏神经丛传至t1-t2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,再通过丘脑传入到大脑皮层而产生痛觉。至于放射至臂、颈及腹部的牵涉痛,可能系次级神经元的共同通路所引起。过度的冲动可刺激次级神经元的共同通路,传到臂神经丛、颈神经根等而产生相应部位的疼痛。

某些患者出现心肌缺血,但无疼痛发生,其机制尚不清楚。糖尿病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可能与自发性神经变性有关。某些患者心肌梗死后不再发生心绞痛,则可能与梗死区域神经末梢损害有关。

点赞(0)
分享到:
收藏(0)

猜您喜欢

扫一扫手机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