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菜谱 分类 食材 百科 资讯 运动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 > 健康养生

鼻疽的分类鼻疽应该做哪些检查

导读:急性鼻疽起病急骤,皮肤感染部位出现急性蜂窝织炎,局部肿胀,继则坏死及溃破,形成边缘不整、创底灰白的溃疡,并覆有灰黄色的渗出物。

鼻疽的临床表现较复杂,常不易诊断。有与患病的马类接触或实验室中曾处理过致病菌等流行病学史,分泌物、穿刺液及血液培养,血清学检查(血凝及固相补体结合试验),鼻疽菌素皮内试验,感染物豚鼠接种等检查,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。

鼻疽应该做哪些检查?

鼻疽的急性型预后极差,若不治疗其病死率在90%以上。慢性或亚临床型其治愈率可达30%~50%。近年来应用有效抗生素或化学药物治疗后,病死率有明显下降。

本病病原体为鼻疽伯克霍尔德菌(burkholderia mallei)。本菌几经易属,曾命名为鼻疽费氏杆菌(1918年)、鼻疽放线杆菌(1933年)、鼻疽不动杆菌(1964年)、鼻疽假单胞菌(1966年)等饮食健康注意事项。93年,国际上根据新发现本菌的生物学特性,将其列入伯克霍尔德菌属(burkholderia)。由于国内仍广泛使用鼻疽杆菌这一简称,所以本节也用此名。鼻疽杆菌为微弯棒状杆菌,大小不一,长为2~5μm,宽0.5~1.0μm,多孤立,有时可成对排列,无鞭毛不能运动,无荚膜,不产生芽孢,革兰染色阴性。在脓汁中大部分游离于细胞外,有时在细胞内见到。本菌为需氧性,温度在37~38℃,ph6.8~7.0生长最适宜鼻疽的症状,治疗,预防,检查由知识网收集。在普通培养基上本菌生长不佳,但在1%~5%的甘油肉汤中发育良好,在马铃薯培养基上能产生一层淡黄色蜂蜜样菌苔,以后逐渐变为棕红色。本菌生长较缓慢,一般需48h。正常菌落为光滑型(s),变异后的菌落可出现粗糙型(r)、皱襞型(c)、矮小型(d)、黏液型(m)或伪膜型(p)等。本菌应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相鉴别,其要点见表1。鼻疽杆菌能产生两种抗原,即特异性多糖抗原和共同抗原(蛋白质成分),后者与类鼻疽杆菌在凝集试验和皮肤试验均有交叉。本菌不产生外毒素,其菌体内毒素的蛋白质部分即鼻疽菌素(mallein)能使感染动物产生变态反应,可作皮试抗原用于诊断。本菌抵抗力较强,在粪、尿中可生存4h,水中生存70天,灭菌的自来水中生存6个月。但在干燥环境中仅生存10~15天,日光直接照射24h或加热56℃ 15min均可死亡,煮沸立即死亡。在3%煤酚皂溶液、10%石灰乳、2%甲醛中1h即可杀死。

鼻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

点赞(0)
分享到:
收藏(0)

猜您喜欢

扫一扫手机查看